9月18日,遼寧爸媽在線中心于沈陽市軒億家心身健康咨詢中心成功舉辦了一場以“無我利他,無為心理學實踐”為主題的繪畫分析心理咨詢沙龍。本次活動由遼寧爸媽在線中心主任何彩霞老師主持并督導,旨在通過繪畫心理技術深化咨詢師對無為心理學理念的理解與實踐能力。
活動現場
沙龍在溫馨專業的氛圍中展開。活動伊始,何彩霞老師簡要闡述了繪畫分析與無為心理學結合的理論基礎,強調“為眾者善,為私者惡”的核心價值觀,指出心理咨詢的本質是利他而非滿足自我價值感。隨后,每位參與者創作一幅繪畫作品,并通過兩兩分組的形式,輪流擔任咨詢師與來訪者角色,運用“五步分析法”對畫作進行解讀與實踐。
在實踐督導環節,一名新手咨詢師提出“不知如何回應來訪者”的困惑。何彩霞老師以督導身份指出:“真正的回應源于對來訪者的全然專注,對機說法,不必糾結于‘如何接話’,而應摒棄自我預設,將全部注意力投向來訪者,貼近其需求與情緒流動。無為心理學并非不作為,而是不妄為——避免用個人判斷干擾來訪者,始終相信來訪者自身具足解決問題的智慧。” 她進一步闡釋,咨詢師的角色是“提問者”與“啟發者”,通過精準提問引導來訪者自我覺察,實現“來則照,去則空”的咨詢境界,即不帶入主觀偏見,不殘留未處理情緒。
繪畫分析
為深化理解,何彩霞老師分享了一則典型案例:一位母親因女兒離家出走求助,何老師并未直接建議尋人,而是引導母親聚焦于母女關系最融洽時的回憶,并通過這一案例印證了發善念、利他心在咨詢中的實踐意義。
沙龍尾聲,何老師總結道:“無我利他不僅是咨詢技術的心法,更是事業成功的基石。” 她強調,爸媽在線的蓬勃發展正是源于“為全人類身心和諧而努力奮斗”的宏大愿景。福往福來,愛出愛返,唯有以利眾生為出發點,才能實現個人與組織的共同成就。參與者進一步探討了“助人療愈”的悖論效應——當患者專注于幫助他人而非自身病情時,常達成忘我境界,反而獲得身心康復。
何老師(右)點評
本次活動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強化了咨詢師對無為心理學“不干預、不評判、不執著”原則的認知,深化了“繪畫分析+利他心念”的技術整合。遼寧爸媽在線中心將繼續以念念為善、念念利他的發心,用踐行推動心身健康事業的專業化與人性化發展。
遼寧爸媽在線中心
2025年9月18日